怎樣對待孩子的說謊行為?
【案例描述】
然然今年四歲半,開始愛撒謊了。比如,不小心摔壞了東西,大人還沒有責備他,就搶先說是狗狗摔壞的;不想去幼兒園,就說有小朋友欺負她,實際上根本沒這事兒;在幼兒園闖禍了,回來告訴媽媽今天受到表揚了……家長感到很擔心,怕然然養成說謊的習慣,如果以后都這樣,該怎么辦呢?
【案例分析】
在三四歲幼兒身上出現說謊行為即使不算普遍也算是常見的現象。伴隨著孩子自我意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在三歲以后,兒童違規后說謊的人數逐步增加,特別是四歲兒童,說謊的人數顯著的高于三歲兒童。
幼兒的說謊行為,大至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 幻想性說謊:幼兒把自己的幻想得到的東西當做一種事實。如一個大班孩子非常想擁有一架真正的飛機,它就會對其他小朋友說他家里有一架真正的飛機,是他爸爸花了好多錢買的,并且把飛機的外形、顏色以及聲音都講得繪聲繪色,以此來得到滿足。
(2) 夸張性說謊:幼兒對周圍的有些事物還缺乏正確的認識,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產生幼稚的夸張和想象。有的孩子知道馬很高很大,他就會說他家養的小狗長得和馬一樣高大。
(3) 遮掩性說謊:幼兒做了錯事怕挨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怕小朋友嘲笑,怕丟臉,就千方百計用謊話來遮掩。
(4) 虛報性說謊: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當她想得到別人稱贊時,就虛報成績或編造做了什么好事。有一個幼兒,很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把媽媽給她新買的鉛筆交給老師,說是在班里撿的。
(5) 報復性說謊:因小伙伴對自己提過意見、報告過老師,產生報復心理而說謊。例如:小樂打了人,讓琪琪發現了,報告了老師,小樂挨了批評,第二天欣欣的彩筆不見了,小樂就到老師那里說是琪琪拿的,來報復琪琪。
以上的幻想性、夸張性、遮掩性說謊行為一般都不是道德層面的有意騙人,而是無意的幼稚行為,幼兒的說謊行為大部分屬于這三種,至于虛報性、報復性這兩種說謊行為,雖然是幼兒幼稚不懂事,但卻含有有意騙人的成分。一旦發現這種行為,家長就要認真對待了。
【發展建議】
誠實是一種美德,不說謊,是幼兒誠實的重要表現,說謊不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從會說話開始就受到各種環境的影響,他們會好奇,喜歡模仿,一些大人的過錯和教育的疏忽,會給他們幼小的心靈打下不可磨滅的烙印。那么,怎么教育幼兒不說謊話呢?
1、 對無意的說謊要寬容
家長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對孩子無意的說謊行為要給與理解、寬容,不要動輒上綱上線,把孩子的幼稚行為當成道德品質敗壞。出現此類行為時,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清楚孩子說謊的真實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做好解釋、疏導工作,指出這種做法的不當之處,說明應有的正確做法。
2、 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父母要嚴格要求自 己,事事為幼兒做榜樣。在實際生活中,家長也會有一些不經意的撒謊行為,例如,為了避免一些麻煩,母親當著孩子的面否認剛做過的事情,或者父親叫孩子不要把真相告訴母親等。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產生一種消極的暗示,會使孩子漸漸學會借助謊言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3、 堅持說服教育
懲罰不當是導致幼兒說謊的重要原因。當孩子做了錯事,一些家長不是說服教育,啟發孩子認識錯誤,而是粗暴的訓斥孩子,甚至打罵孩子。當孩子再有什么過錯時,為避免挨打、受罰,就會千方百計的不讓大人知道,不說真話。因此,家長合理的教育方式是減輕孩子心理壓力、學會誠實守信的必要條件。
4、 家長和幼兒園要密切配合
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密切配合是培養幼兒誠實品德的重要條件。有的家長和教師聯系很少,使一些說謊的幼兒在教師和家長不通氣的情況下無法得到及時的教育和糾正,說話就會越說越多。因此,家長和幼兒園要經常溝通、密切配合,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