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孩子多大的時候才會顯示出自閉癥傾向? A:其實如果敏感地觀察及留意,你會發現在嬰幼兒時期,甚至在兩歲半以前或更早,有些孩子就會出現自閉癥的初期癥狀或傾向。例如回避眼神接觸、對人的互動不感興趣或缺乏反應、對于感官刺激反應激烈或不敏感、語言理解與表達明顯出現落后現象等。
Q2.要如何診斷自閉癥? A:自閉癥的核心問題,主要出現在溝通、社會互動障礙,刻板、局限、重復的行為,以及過度專注于興趣與活動上等。診斷是一道嚴謹的推理過程,建議你尋求相關醫療院所的兒童心智科、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兒童心理衛生中心等具有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漆t師的地方,尋求評估與診斷。請勿自行針對診斷標準進行對號入座,以免誤導或延誤孩子評估與治療的黃金時間。
Q3.我的孩子被診斷出自閉癥,怎么辦? A:由于自閉癥的異質性很大,每個孩子所呈現出的身心特質、困擾、優勢與待改善的方面不盡相同。因此,當你的孩子被診斷出自閉癥,后續的療育內容與細節、目標與方向,在你接受評估的醫療院所,通常會有專業團隊(醫師、臨床心理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或社工師等)提供你后續的療育建議。
Q4.自閉癥會好嗎? A:自閉癥會不會好?說真的,我不建議用「好」與「不好」如此的形容來二分。所謂的「好」,要看你如何界定、解釋這個字眼。雖然自閉癥的癥狀并不會隨著長大而消失殆盡,但可以確定一件事,當我們試著在自閉癥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適時的協助,無論是提升親職教養或班級經營的功力,當你將時間與心力投注在孩子的某些需求上,我想,在未來的日子,你將有機會看見孩子在該能力上的表現有所提升,同時,往更適切的生活或學習質量前進。
Q5.交由不同醫師來診斷,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我該相信哪一個? A:我想,與其說相信哪一個,或許可以試著將焦點擺在父母帶孩子就診時,如何與就診醫師針對診斷內容或結果進行溝通。也就是說,如何練習問問題,特別是在診間對孩子的自閉癥診斷出現疑慮時。例如,當醫生告訴你孩子是自閉癥,在你帶著孩子離開診間前,建議你在當下便可嘗試著請教醫生:「請問醫生,你是否能告訴我,孩子的哪些表現讓你判斷他是自閉癥?」(試著深呼吸,以中庸、委婉的語氣來表達,雖然你此刻的心情波動不已。)
Q6.要怎么跟自閉癥的孩子相處? A:請提醒自己,自閉癥的癥狀并非是孩子的全部與一切。在與他相處時,我想,先視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他也是一個孩子,這樣的態度是很重要的。然而,畢竟自閉兒仍然受限于這些癥狀的困擾,因此,在與孩子相處時,我們要先回到對他的了解程度,無論是能力、表現、行為、情緒或人際。試著考慮他的特質與需求,同時量身訂做符合屬于自己孩子的互動模式。如果不是必要狀況,請勿誤踩自閉兒的情緒地雷,除非,你已經有心理準備打算改善他眼前的癥狀。
Q7.自閉癥的征兆會因為父母的養育態度,程度有所減輕或加重嗎? A:雖然自閉兒的成因是生理因素,但父母的教養態度與親職技巧、對自閉癥疾病的了解充分與否,以及執行力是否落實,都一定會決定孩子日后的改善程度,包括癥狀的嚴重性、持續時間、是否衍生其他行為及情緒等問題。當然,學校老師的班級經營與融合教學,以及專業團隊的療育介入,也會決定孩子的改變。
Q8.我的孩子有自閉癥,我要怎么評估不同的治療方法? A:由于自閉癥的異質性及療育方式多元復雜,甚至讓父母摸不清頭緒、混淆、困擾不已,其實,并沒有哪一種治療方法一定適合所有的自閉癥孩子。治療方法的選擇與評估,主要還是先考慮孩子眼前待改善的目標與內容是什么來決定。提醒你,避免因為別人做而做,讓孩子與自己游走與迷失于各醫院或療育機構之間,疲于奔命。請充分與你孩子的專業團隊討論,關于治療的內容及成效的評估與后續追蹤。但無論如何,你的參與及執行很重要。
Q9.該不該讓孩子吃藥? A:自閉兒是否需要服藥,要看孩子的需求在哪里。也就是說,透過藥物的介入,你期待改善或處理的問題是什么?服藥的選項并非像開關,不是ON,就是OFF。但是否服藥,對于父母往往是一種兩難的決定。倒是可以先思考,在讓自閉兒服藥之前,我們是否曾經努力嘗試過其他方法,無論是調整親職管教的技巧,或班級經營的策略。當然,最后孩子是否需要服藥?服用哪些藥?作用及副作用有哪些?這部分,你可以與原就診醫師進行更謹慎的討論。
Q10.我的孩子已經十幾歲了,還有救嗎? A:我想,無論孩子現在幾歲,只要你愿意針對孩子的問題,以及需要協助的內容開始行動與改善,一切都會帶來改變的機會。請提醒自己,避免陷入二分的困境與泥沼,有救或沒救,這對于孩子的成長與自己的心理調適都容易有所妨礙;蛟S在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協助的介入,是比較容易讓人看到孩子的明顯改變,但親子教養這門課是沒有學分限制及修業期限的,還是得隨時修練、調整以及更新教養態度與方式。給自閉兒機會,請行動吧!
Q11.孩子在學校被霸凌了,怎么辦? A:校園對于部分自閉兒來說,有如一處非我所愿的「羅馬競技場」。當你所不愿意遇見的霸凌出現在孩子身上時,建議你,試著先同理孩子的感受,幫他說出心里的話,給予讓他安心的情緒支持。免于恐懼是所有孩子的基本權利,這一點,對自閉兒來說也不例外。請思考,霸凌蘊含著什么樣的訊息?什么樣的意義?反霸凌,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請試著和導師、輔導室以及資源班老師等共同澄清問題、追蹤目前校園內的介入狀況,以及是否能承諾、保證霸凌問題不再發生。
Q12.孩子不肯去上學,怎么辦? A:由于孩子的拒學(school refusal)或懼學(school phobia)成因很復雜,首先,父母與老師需要先澄清與掌握孩子不肯上學的關鍵原因,同時思考是否已經改善這些原因。無論是拒學或懼學,某種程度都反應出孩子選擇逃避的方式來因應問題。想一想,如果真的要求他依規定到學校,那孩子到底會發生什么事?情緒反應激烈?抱怨身體不舒服?消極反抗后妥協?被強制要求到校,之后反而顯得自在?這都會決定后續的介入內容與方向。
Q13.要怎么改善自閉兒的學業成績? A:由于每個自閉兒在學業成績表現,以及所面對的挫折與困難不盡相同,你需要澄清孩子的基本認知能力狀況,以及在聽、說、讀、寫、算上的程度。同時,也要考慮孩子的學習困境是出現在注意力、記憶、理解、表達、推理、知覺或手眼協調等問題,還是因為自閉兒的社會互動、自我刺激行為或情緒反應,進而交互影響到他的學習表現。但提醒你,在思考如何改善自閉兒的學業成績之前,請想一想,這個部分是否是孩子現階段需要優先加強的目標。
Q14.孩子常常讓我覺得未來很艱難,怎么辦? A:面對自閉兒未來成長的不確定性,許多父母深感無奈、挫折與無力;蛟S在思索面對未來的艱難時,可以先思考,在一段比較明確的未來日子里,例如10年后、國中畢業前或孩子滿18歲等,自己預期、希望或期待孩子可能達到的狀態為何。當然,這些狀態如果能夠愈具體愈好,同時也思考是否合理,符合自閉兒可能的表現。當這些目標明確了,接著你就可以倒回來想想,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那么,在這段時間里,我們與孩子應該做什么及如何做,并適時修正與調整。
Q15.我的孩子有自閉癥,等我老了以后孩子怎么辦? A:對于自己老后,家中自閉兒何去何從,由誰照顧,都讓現在許多父母心中無盡擔慮,如同在李連杰所主演的《海洋天堂》電影里,一位癌末父親王心誠對于兒子大福未來安置的復雜糾結情緒。我想,對于未知的未來,現階段父母可以做的是,如何讓家中的自閉兒逐漸學習基本的生活能力、自我照顧,及在現今社會里所需的基本應對。同時,適時留意與了解社福資源的內容、運用與變化。這些對自閉兒及父母都是挑戰,但值得一步一步往前邁近。 |